软实力,指的是教研教学体系,是少儿编程教育发展之基。
少儿编程教育,也是K12教育的一个分支,K12教育的差异化,来源于教研教学,师资力量,教学体系都是软实力的根本体现。而目前各类产品软实力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:
1、谭浩强式的教学体系
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理解这种教育是什么,也可以说是最最填鸭式的编程教育,在K12这个市场内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。
2、scratch源生体系
照搬麻省的scratch课程,课程确实经典,但是少儿编程教育不是应试教育,需要与时俱进,在固定的编程工具的框架下,所能衍生的教学点和教学方式都是有限的。scratch体系还有一个巨大的缺点,就是课程的衍生性有限,并未有将业余编程领域连接到专业编程领域的过渡体系。另外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的就是,国外编程教育体系在国内的水土不服也是一个问题。
3、自主教学体系
这种类型的教学体系,首要的条件,就是在编程工具上必须能够跳出scratch的限制,只有跳出了scratch工具的限制,才能跳出scratch教学体系的限制。自主的教研团队建设自主的教学体系,自主的教学体系才能满足课程的创新性、逻辑性、趣味性要求,才有可能做到衔接业余编程领域连接到专业编程领域的过渡。而目前自主教学的方式,仅仅还停留在摸索阶段,并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。
硬实力玩的是高科技,软实力玩的就是教育,软硬实力的结合,才是高科技教育。科技的进步可以一日千里,但教育的改良却需要大量的实践。
目前少儿编程教育还仅仅属于校外素质教育的部分,在未来肯定会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。教学体系和教材都是软实力的破局点,同时抓住这两点就能抢得先机。但是想在竞争中做到持续领先,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靠时间和投入。
品牌
品牌为先锋,特别是儿童教育品类的产品,品牌是整个产品力的核心体现。
产品满足需求,品牌满足欲望。
每个新行业新的领域的出现,就会诞生新的品牌,而少儿编程教育在这个时间点上,就是品牌真空阶段,所以品牌的布局和建设尤为重要。
定位品牌
战略定位+产品定位+人群定位+品牌定位
1、产品特点,如何证明你的产品与其他少儿编程教育产品的区别,既差异化。一个产品必须要有明确定位,以Scratch为例,Scratch编程和非Scratch的编程的差异化在于,所使用的编程工具不同,Scratch为Google和麻省联合研发的少儿编程体系,在基础体系上优于传统编程工具的教育方式。
2、产品卖点与买点,卖方靠什么去卖,买房因什么而买。核心的理念是把计算机编程看作与阅读、表达、数学等一样的,小朋友成长所需的基础技能来培养,而计算机和互联网会和语数外一样,是我们日后生活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工具学科。买点和卖点就需要针对不同产品定位,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布局。
3、品牌定位,有了产品特点、产品买点、产品卖点之后,产品定位就可以呼之而出。可以为XX人群解决YY类型的ZZ方式的少儿编程教育,可以让XX类人群得到WW类的收获。
传播品牌
IP的建立+渠道建立
1、既然是互联网产品,IP的建立是不可以或缺的。IP可以是卡通形象,例如编程猫的编程猫和猫老祖;可以是学生,例如少年黑客汪正扬;可以是老师;也可以是家长。打造优质IP,通过品牌联通IP,IP回馈品牌,形成KOL的IP品牌链。
2、渠道建立,离不开广告推广(线下推广,网络推广,传媒推广)。线下推广以产品为主,针对线下活动+加盟门店课程;网络推广以用户为主,针对用户人群进行精准推广,例如qq空间、赛尔号(学生),家长帮、辣妈帮(家长);传媒推广以影响力为主,主要针对CCTV或本地少儿频道。
运营品牌
社群建立+用户运营
1、通过品牌的建设和传播,获取的用户,需要进行沉淀。主要沉淀对象有三:学生、家长、教师。先实现单个用户点,再建立社群社交链,并进行品牌运营和深度建设。
2、针对IP建立的KOL和其他优质用户,进行用户运营,并通过用户的社交链,扩大品牌影响力,奠定品牌定位的有效性,特别是针对高端品牌。
社群
1、三位一体社群
学生社群为核心,老师社群为连接轴,家长社群为转换点。
学生社群的目的为了活跃,家长社群的目的为引导付费。高质量的活跃,引导高客单价高转换率的付费。
2、品牌下的KOL体系
KOL体系分为官方和非官方。
官方体系的KOL并非是管理员,而是品牌具像化的形象,例如暴走大事件的王尼玛、王蜜桃。官方KOL需要建立在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下,虽然数量少,但是能够完全影响社群KOL。
非官方体系的KOL为社群用户,必须有两个必要条件:官方KOL的铁粉+可输出PGC/UGC,例如知乎和知乎大V关系。非官方体系的KOL要么通过平台培养机制来建立,要么通过品牌影响力来挖墙角。KOL的数量,直接决定了社群的数量和质量。
3、生态社交链的布局
少儿编程教育的社交链,就是K12教育的社交链。
建立社交链,是为了社交关系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外的延续:
其一是稳定社群的规模和提高现有产品的变现率;
其二是在K12领域上横向扩充,由编程课程为基点,通过社交链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,夯实K12教育其他品类覆盖;
其三是下一代互联网用户的提前争夺,通过生态链,提前培养下一代用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,为下一代高新类产品积累数据。
总结
通过研发编程工具,建立教学体系,制定教育规则,打造少儿编程教育品牌,从而获取大量用户,形成一定规模的铁杆粉丝社群,然后开始循变现。这一破局方式看是简单,实则还是在一个探索阶段,对于创业者,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对于学生家长,同样是一个全新的科目。前行漫漫,无迹可寻?后来者出现,壁垒在哪?少儿编程教育还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。